【重型車網 轉載】一車飛馳駛過,立即塵土飛揚。在不少市民眼里,建筑垃圾運輸車輛(俗稱“渣土車”)既破壞了市容環境,又給交通添了安全隱患。從去年7月開始,多個部門連出重拳,針對渣土車開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動。昨晚,隨著建筑垃圾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的上線,全市已更新改造的8024輛渣土車全部實現在線監控。手持終端、快速定位、準確查詢,渣土管理大數據的建立讓本市正在逐漸告別渣土車“裸奔”遺撒的時代。記者前天夜里跟隨聯合檢查組體驗了試運行平臺支持下的高效夜查。
20時15分
三網合一監控全市渣土運營
位于靈境胡同的市市政市容委主樓7層的指揮調度中心內,整整一面墻的大屏幕被分割為三塊區域。左側最大的顯示區域里是一張全市電子地圖,上面密布著粉色、綠色的小五角星,右上角還有一個數字2285。右側顯示區域里則分別是交通運行即時圖像和出土工地的監控圖像。
一側的電腦旁,市市政市容委環衛處副處長馮坤用鼠標隨機點五角星查看資料,“過去我們管渣土車主要靠腿,現在電腦24小時都能監控。”原來,這套建筑垃圾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囊括了渣土車運行監控系統、市住建委的出土工地監控系統和市交管局的視頻監控系統信息。全市已更新改造的8024輛渣土車,依托的是每輛渣土車的車載北斗定位裝置,數字2285表示正在運營的車輛,綠色五角星表示車輛苫蓋已閉合正常運行,粉色五角星代表此車正在敞篷“裸奔”。隨意點開一個五角星,車牌號、相關手續是否齊全、行駛路線、行駛速度等信息一目了然,每30秒刷新一次確保了信息的及時準確。
此外,這套系統還有一大亮點,就是通過指揮中心、車載系統、手持終端均能進行定位查詢,快速而方便。“從源頭工地到運輸車輛,再到道路監控,及時準確,全網覆蓋無死角。”馮坤說。
22時04分
監控車移動查渣土違法運輸
一輛考斯特車飛馳在蓮石路上,車頂上的警報器、視頻探頭、照明系統格外顯眼。車廂里電子顯示屏正在和指揮大廳的系統進行對接,市政市容、交管、城管、住建等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合檢查組正在研究當晚的檢查路線。
在市住建委揚塵治理辦公室主任張樹剛的印象里,過去檢查出土工地更多依靠提前踩點,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效果還不太好。從去年7月開始,市住建委在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工地全部安裝了視頻探頭,實現24小時監控、回訪、抓拍和自動報警。“視頻監控占到了檢查工作的八成,節約了90%的人力。”目前,全市1264個大型工地已安裝4000余個探頭,8月初,出土工地監控系統合并到建筑垃圾綜合管理信息平臺。
通過建筑垃圾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的線索,聯合檢查組迅速鎖定了大興區廣平大街。“視頻顯示這附近有幾個工地在開工,還有一些渣土車存在苫蓋未閉合運行情況。”一位帶隊負責人解釋。
22時47分
手持終端快速分“李逵李鬼”
“快,攔住他們!”在廣平大街和金西路交叉口,檢查組成員們迅速跳下車,朝路邊一字排開的渣土車奔去。看到有檢查人員出現,四五輛渣土車迅速啟動,在車道上逆行瘋狂逃竄。經過一番努力,一輛渣土車被攔截了下來。
這輛車通體紅色,頂部沒有閉合裝置,也沒有營運手續,完全是一輛運輸渣土的“黑車”。面對質疑,司機閃爍其詞。
路邊由北京天恒致遠置業有限公司負責開發的一塊工地里,燈火通明,二三十輛渣土車正在排隊裝土,乍一看,所有車輛都是合乎規定的綠色達標車輛。執法人員迅速掏出一個“大屏手機”,對這些車輛挨個定位。“這是手持終端系統,能夠快速查閱車輛數據和信息,也能通過顏色區分渣土車的狀態,綠色代表車廂規范密閉,紅色代表車廂舉升,黃色代表車廂開蓋,紫色代表車廂開蓋舉升,黑色代表車輛保持靜止狀態。”市市政市容委垃圾管理處的一位負責人介紹。
5分鐘不到,比對結果出來,一輛“李鬼”車被揪了出來。這輛車通體綠色,車身高度、長度也和正規車輛一樣,但苫蓋的密閉方式并非達標的縱向密閉,而是老式的橫向,“數據庫查不到這輛車。”該負責人說,還有一輛達標車的北斗裝置被人為拆除,“車載兼容終端向綜合管理信息平臺自動報警。”
據介紹,今年7月1日起本市已開始實施渣土車積分制,對每輛渣土車實施備案,參照機動車駕駛員違法扣分制,每年總分為100分,60分以下企業將通報約談,情節嚴重者將吊銷運營資質。另外還定期通報各區縣對于出土工地和渣土運營的管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