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恩全新電動卡車預計將于2024年,在慕尼黑工廠開始批量生產。首批量產的電動卡車,預計最早將于2024年上半年上市。截至目前,曼恩已經收到了500多份全新電動卡車的訂單。
為此,曼恩專門設立了電動交通中心,對2,600多名員工展開了高壓技術及新電子元件安全使用等專業培訓,總培訓時長超1.7萬小時。
為盡可能確保新型電動卡車的順利投產,曼恩通過電動交通中心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生產準備理念。這種面向未來的模式不僅限于新型電動卡車,還包括了配備傳統驅動的汽車——未來,兩種類型的驅動裝置將有望在同一條生產線上進行生產。
曼恩生產委員會成員Michael Kobriger先生表示:“為實現從內燃機卡車向電動卡車的大規模可持續轉型,我們還需重新考量生產問題。目前,我們的客戶已經開始加大電動卡車的投放使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行駛路段上,柴油卡車仍處于不可替代的位置。”
“因此,我們需要在產品開發和生產規劃之間創造出極具創新性與高效性的網絡,從而適應更多元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電動交通中心的理念為我們帶來了很大助力。”
未來車輛批量生產所需的工藝流程,在首輛原型車的生產制造過程中便已開始著手開發,同時,員工們也都接受了專業的技術培訓并取得了相應資格。在開發初期接受過培訓的員工,也可將自己在實際制造中所獲得的經驗,應用于打造高效且符合人體工程學的生產設計。
與此同時,曼恩在車輛研發的最初階段,便已經對后續的系列化生產進行了考量。在電動交通中心,已有約30輛曼恩新卡車的原型車在此概念下完成生產,預計今年還將有26輛投入生產。
測試工程師們利用原型車,通過了來自冰雪與高溫環境的重重考核,從而使新型曼恩電動卡車能夠愈發接近實現大批量生產。
電動卡車的電池、電機、線路等部件與傳統動力卡車截然不同。正因如此,在一條生產線上同時生產傳統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過程也會變得相對復雜。
未來,可統一使用的底盤和布線組件等模塊化組件,將使電池和電動機或內燃機動力系統的可變安裝成為可能。這種混合生產模式的最大優勢便在于:電動汽車和柴油卡車在各自總產量中的比例,將可根據市場實際發展情況做出靈活調整。
從大型電動卡車的研發,到滿足在一條裝配線上實現電動與傳統卡車靈活混合生產——通過利用電動交通中心的理念,曼恩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為電動卡車的研發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