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密云區啟用4處公路貨車超限不停車檢測執法設備,在不影響貨運車輛通行的情況下,實現對超限違法行為的非現場執法。這一執法方式被群眾形象地稱作“天眼”執法,讓違法超限車輛無處遁形。
在北京市順密路荊栗園村K24+860處,密云區設立了一個超限不停車執法檢測點。這里有一段水泥路面,一旦有貨車駛過,如果車輛超限就立即可以在前方LTD屏看到紅色顯示的貨車超限提醒。司機看到的只是自己的超限提醒,事實上除了超限數據,貨車的信息都在駛過瞬間被摸清了。
因為在水泥路面下,北京密云區安裝了治超非現場執法的核心科技設備——稱重裝置,能在車輛駛過瞬間,迅速計算該車的軸數、總重、超限量、速度、超限率等。在水泥路面的上方,安裝了監控識別系統,就是群眾所說的“天眼”,會在車輛駛過時抓拍,迅速識別車牌和車輛信息,并回傳至非現場執法信息監控中心,由執法人員審核后制作《車輛涉嫌超限違法行為提示單》,運用網絡、短信等方式,提示當事人車輛涉嫌超限相關信息,并告知其在規定期限內接受處理。
“依靠超限不停車檢測執法設備的現場監控取證和工作人員的后臺處置流程,便實現了對檢測點路段的24小時無死角監測,相當于多了一座無人檢查站。”據北京密云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啟用的公路貨車超限不停車檢測執法設備共有4個,分別位于密三路石峨村西K14+050雙向,密興路海子村K3+240雙向,順密路荊栗園村K24+860雙向和西統路云蒙大橋北K2+900雙向,這4個點位設備已于2月20日同時啟用。
此次設立的不停車檢測執法點位實行網上操作、系統記錄,違法數據不可更改刪除。為保證非現場執法數據可靠,北京密云區交通局還建立了非現場監管數據審查機制,要求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規程操作,確保取證證據的完整性,并在24小時內完成對非現場取證原始數據的篩選,同時上報至北京市治超監管平臺。
北京密云區不停車檢測執法設備啟用后,將有效彌補現場處罰和檢查站治超不足,提高治超管控覆蓋率,規范公路超限執法行為,提升治超科技化水平。尤其是這些“天眼”與6個綜合檢查站和流動治超相結合,讓北京市密云區公路超限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這條路大車天天有,執法人員也經常來,但沒有固定站點難免有漏網之魚,毀路擾民!”位于北京順密路兩側的荊栗園村村民對超限拉貨行為深惡痛絕,又無可奈何。這次密云區啟用的公路貨車超限不停車檢測執法設備,終于讓這樣的難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