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車網 轉載】“在科研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在中國兵器北奔重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甘于平凡,卻從事著不平凡的重點軍品項目H10的研發試驗工作,用他們的青春熱血投身于建設北奔重汽軍民融合創新型重車企業的愿景中。
農歷正月中國最北邊的邊陲小城塔河,刺骨寒風更是讓這兒顯得蕭索。“兄弟們,起床啦!”一記洪亮的聲音穿透微微泛白的清晨,不用說,肯定是H10項目組里最愛吃肉的“小崔”,他是項目組負責試驗工作的崔啟明,每天這個時候,他已經準備好工器具、計劃好了一天的任務,準時喊大家起床!
H10項目組寒區試驗團隊由6名同志組成,匯集了試驗驗證、專業司機、車輛維護等專業技術人才,是一個彼此分不開的整體,各有專攻、優勢互補、力求發揮團隊的最大效能。寒區,與H10項目組所經歷任何一個試驗場比,更加艱難。面對惡劣的寒區氣候和對車輛維護、性能考驗的不確定性,項目組只用一個“干”字迎向大興安嶺深處的冰雪林山!
富饒的大興安嶺在冬天最大的特產就是厚雪、滑冰和密林了,也正因為獨特的自然環境為車輛的低溫試驗創造了先天條件。司機劉凌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瘦瘦的臉龐、高高的身材顯得堅毅靈活,他作為H10項目組第一批司機經歷了H10所有車輛的跑車試驗,是一名經驗老道的“老司機”。在塔河寒區試驗場,為更好的將車輛的最大潛能挖掘出來,劉凌進入試驗場將密林里每一條試驗路面牢記在心底,哪兒有積雪、哪兒是積冰、哪兒有坡有坎。并如何利用這些試驗條件驗證車輛的越野、耐寒、操控性能。他說:在試驗場就是要在設定試驗條件下,將車輛跑壞進而為科研改進提供可以參考的數據積累。在寒區實驗場里,或許寒冷不是問題,是密林深處的寂靜與發動機鳴響的對比,是車輪下的顛簸和側滑與手中方向盤的較量。在茂密的松樹、樺樹混成林中一條鋪滿積雪厚冰的窄路就是試驗的全部內容,只有汽車發動機的響聲在密林中的回音顯得格外清晰。
為了能夠真實接近車輛使用實際,項目組在2016年底就開始在塔河寒區試驗場的冰雪林山中進行放大實驗,經過近一個月的試驗,車輛在惡劣的試驗環境下積累了大量的數據,發現了多處值得進一步改進的部件設計。
2月初,在經過白天的跑車試驗后,夜班司機劉永紅對車輛進行例行檢查時發現車輛發動機飛輪殼與變速箱連接處螺栓和飛輪殼出現問題,項目組在對車輛現狀進行了整體分析后界定,立即停止試驗將問題上報整改。在沒有相應備件儲備的情況下,為能夠盡快繼續試驗,項目組一方面加班加點對相關部件進行前期拆卸為備件及時更換做足前期準備工作,另一方面聯系周邊備件資源。經過幾天的緊張工作,在備件到達后及時的對車輛進行了技術狀態恢復,保證了車輛試驗的正常進行。
就像項目組工作日志中寫的那樣:“不進試驗場,不親自跑車,永遠發現不了問題,更別談解決問題。”這也是H10項目組始終強調的,要在真實環境下檢驗科研成果,再用科研創新解決適應性問題。”從極北寒區到南方高溫高濕地區,從青藏高原輾轉新疆熱區都寫下了北奔重汽H10項目組成員的堅守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