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特種車改裝第一梯隊的企業,迪馬工業自1997年成立以來,一直領跑于中國特種車行業。在第12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迪馬工業攜雙側拉通信指揮車、無人機偵測反制指揮車以及微型排爆采樣機器人參展。在推進智慧公安建設,打造數據警務方面,迪馬工業做了哪些準備?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迪馬工業總裁熊小鵬先生。
熊總首先介紹了此次參展的三款產品,第一款就是雙側拉通信指揮車。這款產品在以往通信指揮車的基礎上增加了幾個比較實用的功能,第一個功能是車載便攜式無人機偵查反制設備,它具備超遠距離定位、探測、精準識別、自動防御、黑白名單、平臺管控等特點,可在任務現場快速部署,精準打擊;增加的第二個功能是移動終端通信管控系統,可根據實際需要,管控與屏蔽2G、3G、4G、5G通信網絡,保障區域內外通訊秩序。增加的第三個功能是配備了一個大型無人機,高空4K視頻采集最大信號有效距離大于25Km,視頻采集期間指揮車以及更遠的總指揮部能夠通過屏幕清楚的看到現場情況。
第二款是無人機偵測反制指揮,該產品具有探測、識別、預警、監測低小慢無人飛行器狀態以及發射反制信號等功能,實現對管控范圍內主流無人機、FPV穿越機的自動偵測、識別、壓制、誘騙等功能于一體,有效監測管控距離3至6km,可為重大活動隨行安保、反恐處突、政府機構、機場、能源化工等各種應用場景提供可靠的無人機防范解決方案。
第三款是微型排爆采樣機器人,該產品主要用于危險化學品的處置轉移和疑似核生化污染地區或高危、復雜污染環境下的偵檢任務,針對目標現場固體、氣體、液體開展取樣,為應急處置提供準確、重要的決策依據。
近兩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慧+科技已經成為全球警務科技發展趨勢,傳統的警用裝備已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公安機關也迫切需要更多更好更先進的適應實戰需求的警用裝備來支撐公安工作開展。熊總談到,在車輛上采用了迪馬工業自行研發了全態感知大數據平臺,該平臺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AI、融合通信、數字孿生等能力平臺組件,整合各類通信手段,實現多類信息資源匯聚。對于推進智慧公安建設、打造數據警務,是公安工作順應數字化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其意義不僅體現在提升警務效能上,更對社會治理現代化、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具有深遠影響。該平臺已上線某省級公安部門大數據綜合管理云平臺。接入數萬路視頻監控、數千個通信終端、數百輛專用車輛,助力智慧公安打造「可視」「可管」「可用」信息化能力。
當談到特種車輛新能源化方面的問題時,熊總表示目前迪馬工業已經在機場地勤車輛實現純電動化。而在押運等固定線路的特種車輛方面正在加速推進。但對于警用車輛,目前還是以傳統內燃機車輛為主。但接下來會隨著國內國內充電設施的不斷完善,適時開發與生產相關新能源的特種車輛,以滿足節能減排的號召。
新質戰斗力是公安工作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在多年的實踐中,迪馬工業觀察到,在面對突發事件時,不同作戰單位間的協調成為了一項巨大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迪馬開始研究“人-車-物-路-網-云”的多方協同運行機制、全生命周期態勢自評估方法以及載運管控系統的研發集成與示范應用。僅需通過一臺電腦或平板即可隨時查看車隊、車輛位置,實現定位、圍欄、軌跡查看等功能,并可按需接入機器人、無人機、單兵等設備,以提升工作效率。
現目前迪馬工業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全警務場景解決方案,從日常巡邏、治安處理到大型活動安全保障等方面,迪馬工業已形成涵蓋警用勤務類、警用保障類、警用處突類、智慧公安類三十余款警用特種車產品。在日常巡邏和治安處理場景中,巡邏車、流動警務車、卡口車等產品各司其職。巡邏車憑借靈活機動性,能夠快速響應轄區內各類治安狀況;流動警務車則成為可移動的警務辦公平臺,方便警員在現場開展工作;卡口車精準把控交通要道,助力交通秩序維護與人員管控。
面對反恐與重大案件處置這類高難度、高風險任務,大型雙側拉通信指揮車作為現場指揮的關鍵樞紐,能夠確保信息的高效流通與快速決策;無人機反制信號屏蔽車有效應對空中威脅,保障現場安全;排爆器材運輸車則為排爆工作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物資運輸保障。
在大型活動安全保障方面,宿營車、運兵車、飲食保障車、電源保障車等協同作業,從人員休息、警力運輸到餐飲供應和電力支持,全方位滿足安保工作需求,為活動的順利舉辦筑牢安全防線。
作為誕生于山城的特種車品牌,迪馬可以說是與重慶共同成長。從最早起步的押運,再到后來的通訊指揮,以及機場地勤等業務,迪馬工業深耕特種車輛研發工作,市場占有率居市場前列。未來,迪馬工業特種車產品不斷朝著高精尖方向發展,強大的技術儲備,反映出迪馬未來可持續發展潛力。從山城熱土走向廣闊天地,迪馬工業始終以創新驅動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歇。在"智造強國"戰略指引下,這家重慶標桿企業正以特種車領域的硬核科技實力,持續為城市安全護航、為智慧交通筑基、為高端裝備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