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車網 轉載】為了擴大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樹立自主品牌消費信心,發揮品牌影響力,擴大自主品牌產品消費, 5月2日,國務院批復國家發改委《關于設立“中國品牌日”的請示》,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
作為一個擁有50多年歷史的民族品牌——“紅巖汽車”,在此刻最有發言權。在5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紅巖汽車經歷了艱苦創業、軍民并重、跨越發展、合資壯大的發展之路,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改變“缺重”局面做出了獨特的貢獻。接下來,就將“紅巖汽車”品牌是如何成立及如何將自主品牌發揚光大的發展歷程展現給大家,讓你了解一個你不曾了解過的品牌文化變遷。
1965年10月1日,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中國首次引進法國貝利埃軍車技術,四川汽車制造廠在重慶雙橋破土動工,我國第一個重型軍用越野汽車基地正式奠基。
在1965年至1976年期間,紅巖先后試制出六種車型,紅巖CQ260、紅巖CQ261汽車實現批量生產,主要用于軍用裝備,其后又相繼試制出導彈裝配車底盤、自卸汽車、65噸汽車吊底盤等國防和經濟建設急需的車輛,構成了我國第一代重型軍用裝備主力,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983年8月,四川汽車制造廠參照德國MAN3320卡車技術,結合CQ261技術基礎和Cummins發動機總成,自主試制研發出兩輛CQ30290 18噸公路用載重車,填補了國內18噸級重卡空白,第一輛民用重卡走向市場。
1983年10月,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引進奧地利斯太爾技術簽字儀式在北京舉行,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訂了“重型汽車技術轉讓合同”,開啟了我國新一輪重卡技術引進。
1984年10月1日,紅巖汽車CQ261越野汽車參加國慶35周年閱兵,民族重卡紅巖汽車牽引導彈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受到嘉獎。
1985年4月29日,我國第一輛斯太爾重型汽車在四川汽車制造廠裝配下線,紅巖汽車提升為斯太爾技術平臺,民族重卡升級換代。
1987年7月,紅巖CQ25.290(6×6)和CQ15.250(4×4)全輪驅動重型沙漠越野車首次成功穿越號稱“死亡之海”的新疆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完成5000公里運載試驗。紅巖沙漠車的綜合性能達到或超過聯邦德國“曼”車的水平,創造了國產重型沙漠汽車挑戰進口汽車橫穿大沙漠的奇跡。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8月3日,首先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第三版上以《紅巖汽車穿越“死亡之海”,性能好可與進口車媲美》為題發表。
1987年12月8日,四川汽車制造廠生產的紅巖CQ30.290/Z32自卸車在國際招標中首次中標,正式簽訂了20輛供貨合同。這一成功標志著紅巖汽車跨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1991年2月,紅巖汽車在“上海市20萬汽車司機評選最受歡迎的國產汽車”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國產重型汽車第一名”;
2003年,在紅巖新大康車型剛剛研制成功時,就率先在襄樊國家試驗場進行以歐洲 ECER29整車駕駛室正面碰撞實驗標準的安全性測試,成功實現了中國重型卡車第一撞,順利通過了國際安全性能的科學檢測。
2003年,紅巖汽車被指定為神州5號返回艙運輸專用車,并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用其雄厚的實力為我國的航天事業添磚加瓦。
2007年6月5日,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于正式掛牌成立,第一個實施進口與民族品牌并存“雙品牌”戰略的重卡合資公司揭開了全新發展篇章,中國重型汽車行業掀起第三輪技術引進與合資合作熱潮.
2009年3月12日,合資公司全新開發的第一款同步歐洲、服務全球的高品質重卡——紅巖“杰獅”GENLYON重卡成功上市,紅巖汽車實現革命性的升級換代,引領了行業重型汽車技術平臺和產業升級新變革,紅巖汽車在商用車發展道路上實現了戰略性的突破。
2015年7月6日,上汽依維柯紅巖車橋公司全面建成投產,將形成年產30萬根車橋的生產能力,標志著公司通過打造橋總成等核心零部件、提升整車產品核心競爭力戰略的勝利實現。
2015年9月19日,紅巖杰卡、全新杰獅上市。
50多年,孕育了一個民族汽車品牌的崛起,50多載的重卡專業制造經驗打造了“紅巖”汽車品牌的卓越品質,他秉承了輝煌歷史的厚重與氣韻,傳承著民族重卡事業生生不息的發展薪火。50年風雨歷程,誕生了我們,磨平了我們的棱角,讓我們能夠驕傲的站在中華大地上。我們是偉大的中國品牌。